《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印发,深中通道、南沙联络线陆续通车,南沙站开建在即……,广州南沙,正快速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蝶变为大湾区功能枢纽中心。
国家战略地位不断跃升
2002年,广州南沙大开发的序幕正式拉开。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赋予广州南沙以打造“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历史使命。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赋予广州南沙以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新定位及多项重磅财税政策。
近年来,广州南沙在国家、省、市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三区一中心”(国家新区、广东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的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
2024年6月,深中通道正式开通。自通车试运营以来,深中通道不断迎来通行高峰,开通仅118天车流总量累计破1000万车次,日均车流量超8万车次。
2024年10月,连接深中通道与南中高速主线的南沙联络线(简称“南沙联络线”)正式通车。自此,深圳与广州这两大城市首度在陆路实现直连,从广州南沙到深圳前海行车时间大幅缩短至20分钟以内,到中山城区的行车时间大幅缩短至15分钟以内。
2024年6月,南沙站站房配套工程正式获批,南沙站一期开建在即,拟2028年3月全面运营通车。展望远期,南沙站远期规划为14台29线,比肩广州南站(15台28线),超越白云站(11台24线),规划引入南沙港铁路、深茂铁路、广中珠澳高铁、肇顺南城际、中南虎城际,贯穿地铁18号线、15号线和4号线复线。建成后,将实现1小时有效通达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大湾区主要城市。
广州南沙正在从大湾区几何中心转换为大湾区交通中心,加速成为名副其实的“湾区之心”,占据粤港澳大湾区“C位”。
近年来,携手港澳,广州南沙在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与香港携手成立广州期货交易所,建立与港澳常态化绿色金融合作机制等,金融业对外开放逐渐扩大。大湾区科学论坛、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等举行,国际交往新平台逐步增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政策指导,成立至今已吸引超百家专业服务机构进驻,为超百家企业提供咨询对接服务。自2022年起,广州南沙与芯谋研究联合举办“IC NANSHA”会议,活动本着高起点、高层次、高规格的要求,已连续举办三届,已成为大湾区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产业环节最丰富的市场化盛会,已成为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业论坛品牌。
“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广州南沙正书写加速打造对外开放门户新篇章,开放能级不断提升。
“南方有沙,是为南沙”。在紧邻深中通道南沙联络线的万顷沙镇,一个总面积2平方公里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园正加速成形。芯粤能、芯聚能、晶科电子连接着长三角、大湾区的汽车半导体产业链,碳化硅衬底厂商南砂晶圆连接着中山制晶基地等。距离产业园不远的数字谷还规划了8平方公里用于建设集成电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集聚区。
2024年11月,《广州市南沙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年)》印发,明确发展定位为广州市特色工艺半导体产业集聚区、粤港澳大湾区汽车芯片创新发展引领区和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重要承载区,提出到2028年,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规模突破300亿元等目标。
为加快建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广州南沙已形成一条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链链条、一个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园、一项“强芯九条”政策、一个省集成电路分线投资基金在内的“4个1”产业发展体系,形成“芯芯”向荣发展态势。
未来,广州南沙将持续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紧密的融合驱动发展,加快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功能枢纽中心。
广州南沙,未来可期!